A股跌破2800!经济危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Hi-Finance 2018-06-29
分享至:
微信

 

2015年的股灾仿佛还在昨日,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从跌停到涨停、千股又停牌。

但就在前两天A股再次重挫,沪指盘中连续击穿3000点关口。深指、创业板指数跌幅都超过5%,其中创业板盘中大跌近6%,更是创下2015年股灾以来新低。

而今天,2782.90,但还没见底。

股灾的根源之一是杠杆,这也是为什么证监会如此坚定要去杠杆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要去杠杆

在宏观上,杠杆其实就是债务的代称。在实体经济中,居民、企业和政府,这三者都有负债。而债务占GDP的比值就是常说的杠杆率。

经济整体杠杆率 = 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债务/GDP

所谓的去杠杆就是降低宏观债务率。因为只有将债务率控制住了,经济增长模式才可持续。

举个例子,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靠增加债务率换来经济增长。2000年到2009年,美国的宏观债务率从175%升至240%。偌大的一个稳定的经济体,还钱能力没有显著提升,可是欠别人的钱一下子多了近50%,你说怎么还?结果不就出现了经济危机么。而在危机以后,美国的宏观债务率就稳定在240%,不再上升,说白了,就是外部资金因为危机爆发,被吓得不敢进来了。

但是反观我国呢?08年以前稳定在130%左右,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反而一路飙升,到2016年已经升至242%,比美国还高。恰恰好这个时候,咱们国家开始大喊去杠杆,你看,这都是有原因的。去杠杆就意味着资金不够用了,因为不再多借钱,没那么多钱,发展自然就会下降,中国经济增速从08年以前的平均10%降至08年以后的平均8%,到现在又降至7%左右,这个增速,只是趋势和周期的必然。

可是,高杠杆、高债务就像兴奋剂,用一次挺管用,持续用,是会出问题的。如果不摆脱靠增加债务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模式,未来肯定无法形成稳定的发展模式。怎么办?必须下决心去杠杆、降负债。

你知道么?从1800年到2009年,全球范围内总共发生过至少250次的主权债务违约,以及68次的国内公共债务违约。过去我们都认为中国的经济能行,和别人不一样,不会有危机,但现在,监管层早就认识到了,我们其实和历史上的国家都是有相似性。一个危机的产生,无可避免,去杠杆,势在必行。

回看美国次贷危机

我们都以为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因为金融工具的创新。没错,这确实是一个核心的原因。但问题是,假如你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炒,又如何能形成如此大规模的一个危机呢?

自1891年起,美国的房地产一直稳定增长,直到07-08年才发生大量的暴跌。当时,市场的普遍反应是,这一次是前所未有的,是和历史不同的。

在《这次不一样》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因为它拥有世界上最可靠的金融监管。最具创新性的金融体系、强大的政治制度体系,以及世界上最大且最具流动性的资本市场。它可以毫无顾虑地承受巨额的资本流入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出于分散化投资的目的需要一个安全的投资场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深化了全球资本市场。并允许各国借入更多的债务。除了其他优势之外,美国还拥有更好的货币政策制定机构和货币政策制定者。

所以,美国不一样,美国是全球经济霸主,美国有新的金融工具等等,似乎都彰显着这一次是没有可借鉴之处的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如果真的去分析债务危机的话,你会发现,这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

格林斯潘的继任者伯南克在2005年的一次演讲中发表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美国过度借贷是全球储蓄过剩的产物,而全球储蓄过剩是由超出美国政策制定者控制范围的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系列经济危机后,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存在强烈的预防未来经济危机的意愿。

与此同时,中东国家需要为其石油收入寻找出路。一些金融体系落后的国家,也在全球寻求安全的资产配置。日本和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时,保有较高的储蓄率也是正常的。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净储蓄池,并寻求安全和动态的栖身之所,即美国。这些廉价的资金来源对美国而言无疑是个机会。

但物极必反,好事过头,定会变成坏事。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认为,当美国经常账户不可持续变得显而易见的时,危机就会到来。

这次不一样?不,每次都一样。

金融危机会怎样爆发?

经济危机常常发自于金融危机,而对于金融危机,明斯基曾经提出过金融脆弱性假说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他认为,信用创造机构的固有缺陷使其无法避免周期性危机,而金融危机正是在长时期经济繁荣时播下的种子的结果。

在市场中存在3类企业:保值融资的企业,投机融资的企业和庞式企业。

所谓的保值融资的企业是安全的借款人,每个时期的收入和债务在总量和时间结构上都是匹配的。这类企业主要是靠“借新债、偿旧债”的模式来维持经营,由于这类企业是在用未来的收入来为当前融资,所以其抗短期冲击能力较弱。

投机融资的企业是高风险借款人,不能靠经营收入来偿还债务本金,甚至有可能无法偿还债务利息。这类企业只能通过不断增加新债或者变卖资产来偿还到期债务。

而庞氏企业不具备吸收冲击的能力。

在明斯基模型中,经济繁荣始于外部冲击。在上升周期中,银行信用扩张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然而信贷的高速扩张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这就是信贷领域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信贷扩张会引发投资热潮,投资需求增长从而促使资产价格上涨,盈利机会不断出现,经济繁荣出现。但是在这期间,出于对高额利润的追求,越来越多投机性和庞氏企业开始出现,使经济增长出现泡沫,而且使经济发展偏离了理性的轨道。

当泡沫逐渐形成之时,内部交易者不断套现退出,价格下跌,庞氏企业和部分投机性企业开始出现财务困境,进而导致市场上充斥着悲观情绪。

当悲观情绪演变为恐慌情绪并为外部事件所刺激时,市场流动性的不足成为了危机爆发前的最后步骤。

当市场维护者无法解决短期巨大的流动性危机时,市场崩盘即出现。

一位投资者初涉股市,选了一只市值很小的股票,小心地买了一点儿,发现股价立刻从10美元涨成11美元。他惊喜地认为自己找到了投资的真谛,越买越多,一路将这只股票推到了每股30美元。终于,当他决定套现离场时,经纪人却给了他如同兜头冰水般的质问:“先生,这么高的价格都是你买出来的,如果你不买了,你想把它卖给谁呢?”

讲这个故事的,是美国著名喜剧演员乔治·杰塞尔,而令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的,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将这个故事称为“杰塞尔悖论”:如果投资品价格直线上升,危机其实已经悄然酝酿。每个开始时小心翼翼的买家都会化身为坚定的多方,在这个重新站队的过程中,价格被不断推高,最终登顶。市场上再也没有更多人可以加入时,“你卖给谁呢”这个尴尬的问题就将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到这里,你觉得中国的经济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今日发生在上海徐汇区的孩童伤亡事件,令人悲愤!但为了其孩子和家庭的安全,请不要转发、传播、扩散这起事件的图片和视频。

天堂没有恶人,孩子们请走好。在这盛世之下,愿一切安好。

公司与股票估值

巴菲特曾经说:“宁愿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准的错误。”那估值到底准还是不准?估值的宗旨是什么?又有哪些公司常用的估值方法呢?我们在投资、投行、研究等工作中,我们都需要对股票背后的公司、行业能够精确快速地定位估值,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胜一筹。为特定的目的服务,从特定的情况出发,这才是估值的初衷与应用。想迅速了解如何正确给公司或者股票估值,这门课将会带给你完整与细致的答案。 关注公众号:HiFinance金融学堂 回复关键词:估值资料,获取配套学习资料

5455人学习

Hi-Finance,22大金融基础知识点浅析

到底什么是金融?金融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想要了解金融、了解金融市场,成为驰骋在金融战场上的大亨,那必须了解金融的本质、金融市场的核心功能。我们致力于帮您构建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不管是金融小白,还是拥有金融背景的人都能收获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  

3178人学习

基础财务建模

构建财务模型,是金融行业投资投行研究等岗位的基本功,无论是拆分公司的运营逻辑,还是为企业做出合理估值,抑或判断投资项目的前景,财务模型都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项目方和投资方对项目进行把控的核心模型,实现项目收益一直以来都是项目方和投资方的终极目标,项目如何为股东赢取更多收益?风险是不是可控?银行如何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制造能力?企业方如何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财务模型的构建给予我们一些答案和见解。 而与此同时,在模型中如何设置合理的参数也是至关重要的细节!本课程主讲老师具有多年投资从业经验,授课逻辑环环相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善于运用案例进行剖析,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 不管您已身处行业工作多年,还是初出茅庐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抑或是正在攻读MBA、金融硕士等项目都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来,相信学习后,您讲获益良多。 关注公众号:HiFinance金融学堂 回复关键词:财务建模,获取配套学习资料

4465人学习

线下公开课 更多
已结束 《证券、基金线上直播技能提升》沙龙私享会
关注Hi-Finance

官方微信

HiFinance金融学堂

微信号:Hi-Finance

;